关于Linkmore服务市场处罚管控措施的说明
尊敬的Linkmore服务市场用户:
为维护网站市场正常运营秩序,Linkmore服务市场依据平台规则,对用户及其行为采取的管控措施,具体包括以下种类:
(一)警告:指Linkmore服务市场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用户的不当行为进行提醒、告诫。
(二)下架:指将用户涉及违规的信息转移至用户账户后台未发布信息,信息下架后用户仍可通过登录账户进行修改,正确修改后,信息方可正常发布。
(三)删除:指将用户涉及违规的信息做删除的处理,信息删除后用户无法修改和恢复。
(四)降权:指用户发布的产品信息在搜索显示等页面排序被置后。
(五)限制发布产品信息:指禁止用户发布特定属性的产品信息或限制发布产品信息总数量等。
(六)店铺监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会员店铺及店铺内所有产品信息无法通过搜索、店铺或产品链接等方式查看。
(七)账户限权:指linkmore服务市场账户暂停用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权限:店铺的访问权限、供应产品信息或采购单的访问权限、交易订单的操作权限、直播权限等,新增并对用户已发布的所有信息执行下架或删除处理(如有)。因用户违规导致被采取涉及账户限权的管理措施,可能对用户已订购Linkmore服务市场服务及/或其关联公司提供的收费服务对应服务使用、服务费用、服务期间计算等产生不利影响(具体应以对应服务协议约定为准),相应后果将由用户自行承担。
(八)账户关闭:指Linkmore服务市场终止向用户提供任何服务。
(九)其他措施:指Linkmore服务市场针对用户不当行为采取的上述措施以外的其他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参加活动、搜索屏蔽、限制创建店铺、限制订购网站相关服务、限制发送站内信、限制网站登录、屏蔽/删除评论内容、限制评价、限制买家行为、会员的(及会员账户绑定的)第三方支付账户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限制直播、拉停直播、删除直播内容等。
供货中心供应商违规处罚规则
类别 | 违规内容 | 基础定义描述 | 处罚措施 |
违规 | 描述不符 | 描述不符,是指买方收到的商品,或经领猫或者其他平台渠道等官方抽检、排查到的商品与商家对商品的描述不相符,或商家未对商品瑕疵等信息进行披露,妨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情形: 1、商家对商品材质、成份等信息的描述与消费者收到的商品严重不符,或导致消费者无法正常使用的; 2、商家未对商品瑕疵等信息进行披露或对商品的描述与消费者收到的商品不相符,且影响消费者正常使用的; 3、商家未对商品瑕疵等信息进行披露或对商品的描述与消费者收到的商品不相符,但未对消费者正常使用造成实质性影响的; 4、被抽检商品描述不符等其他情形。 | (1)第一次违规,商品下架24小时工作日(未及时完成整改或有效补救的,下架时间后延直到完成整改和补救),同时根据领猫相应平台规则赔偿买家对应损失(如有),商家12小时内对违规商品完成整改; (2)自第一次违规处罚整改后重新上线的商品,如再出现同一类型的违规行为,视为第2次违规,商品下架、根据领猫或相应平台规则赔偿买家对应损失(如有)同时平台有权从商家货款账户罚没违约保证金 2000 元; (3)自第二次违规之日处罚整改后重新上线的商品,如再出现同一类型的违规行为的,视为第3次违规,商品淘汰(下架清退),根据领猫或相应平台规则赔偿买家对应损失(如有)同时平台有权从商家货款账户罚没违约保证金 5000 元。 |
发货延时或缺货、漏发或错发 | 商家在买家付款后实际未按约定时间或未按订单内容发货,妨害买家权益或未按照承诺向买家履行承诺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买家付款后,商家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发货(完成发货的定义:物流官网物流详情显示为“已揽收/揽件”等,发货情况以领猫后台显示为准)。 2、买家付款后,商家未按订单内容发货,如发货商品量与订单不一致、发货商品与订单商品不一致等。 3、商家错发货物,导致买方购买货物与商家发出货物不一致的情形。 | ||
违背承诺 | 违背承诺是指商家未按照商品详情页面或营销活动等场景中的承诺向消费者履行承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漏发发票等),妨害买家权益和/或未按照承诺向买家履行承诺义务。违背承诺的,商家须继续履行法定或约定的如实描述、赔付、退货、换货、维修等义务。 | ||
不当使用他人权利 | 不当使用他人权利,是指用户发生以下任一行为: 1、商家在所发布的商品信息等中不当使用他人商标权、著作权等权利的; 2、商家所供应的商品涉嫌不当使用他人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权利的; 3、商家所发布的商品信息或所使用的其他信息造成消费者混淆、误认或造成不正当竞争的。(备注:商家不当使用他人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视为严重违规行为) | ||
滥发信息 | 滥发信息,是指商家未按本细则及领猫或者其他平台渠道发布的其他管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细则、规范、类目管理标准、行业标准等)要求发布商品或信息,妨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发布广告信息:商品信息中包含非认可平台及渠道的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广告、内容、LOGO、二维码等 (二)发布错误描述信息 1、商品标题、图片、规格等商品要素之间明显不匹配; 2、商品标题等信息不实或者与本商品无关的; 3、商品与所发布的类目或属性不符的; (三)违规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商家发布的商品信息违反《广告法》、《互联网广告暂行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网络食品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禁止虚假宣传的相关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使用绝对化用语、普通食品宣传保健功能或医疗功效等 | ||
严重违规 | 虚假库存 | 商家在经营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或牟取利益,在系统中设置虚假库存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景: 1、商家设置前台库存数量大于商家实际可售库存,导致超卖; 2、商家设置营销通库存大于商家实际可售库存; 3、在运营过程中,向领猫服务市场提供库存证明作假等情况。 | |
假冒材质成分 | 假冒材质成份,是指商家所供应的商品全部材质或成份信息的描述与消费者收到的商品完全不符的。 | ||
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保护 | 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及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权益,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漏的 | ||
资质造假 | 商家通过线下或者供货中心商家操作系统等系统方式所提交的企业基本资质、工厂信息,行业特殊资质、品牌及其授权链路凭证等资质材料系假冒、伪造的。 | ||
商品存在质量问题 | 指商家所供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形: 1. 造成消费者人身安全影响,引起消费者质量问题投诉等; 2. 商品经行政监管部门或供货中心抽检后检测为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或消费者购买商品后送交质检机构检测为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或所售商品与国家相关标准不符等。包括但不限于成份含量不合格、非法添加违禁成分、标签标示违规,以及其他违反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有关产品质量的规定。 |